六月开始,又是一个该唱离歌的时候。
半个世纪以前,这部《毕业生》的主题曲,响彻彼岸。半个世纪后,流走的是岁月,沉淀的是心里哀歌般的清澈。这夜半歌声还是那样的清纯寂寞,恰似我们不断逝去的青春……
回首整个四月都是庸懒的。生活在平淡无奇中过去,不曾有不期而至的色彩。这年春天总好像暗藏居心不良的什么,在被埋进时间的淤泥之前,隔着一个重重变幻的落日沙丘。就像当年艾略特所吟唱的《荒原》:
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
荒地上长着丁香
把回忆和欲望掺合在一起
又让春雨催发那些迟钝的根芽
五月的风一如往昔从时空的远方吹来,徒留一地不能触摸,不能唤回的影子。而温馨梦境的残片宛若一缕河水渗进秋天的沙地,完全无迹可寻了。有时候,感觉昨天的事恍若去年那般遥远,而去年的事恍若昨天这般清晰,多想一步时,它们就像雾中风景一样模糊……
幽美的歌声来自迢递的远方,像流浪诗人在穿越流沙中如水的月光时,情不自禁发出的叹息;又仿佛印象派画中荒漠般水面上的《晚钟》,都曾吟哦着一阙悱恻酸楚的安魂哀曲。在每一个风和日丽,同样也是无所事事的周末午后,坐在阳台上,就这样听着音乐,迷迷糊糊闭上眼睛,任凭老黄历上的日子页页翻过;如此这般,好几个小时,好几天,好几个星期。如是,我二十二岁的季节就流逝过去……
春天的黄昏寂寥落暮时,梅雨时节便接踵而来,数日不开的霪雨,固然可以让在荒季被搁浅的船重获新生;但也使我们成了空旷麦田里贪婪的拾穗者,既得不到自己想要的,也得到了自己不想要的……
五年时光,这并非短得可以转眼忘掉的岁月。日复一日,悠长又苦闷的生活,总让人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。而这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,我们在此稍作停留,便会匆匆赶往另一个世界。曾听说睿智的人不问过去;豁达的人不问将来。他们都活在当下。人生并不是为了一个终点而来,而是由每天遇见的人,发生过的事组成的旅途风景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回忆里那些遗失的美好,并不能证明什么,它存在的时间越长,就越成为我们置疑的对象。而对于那些继续思考,苦苦硬撑却依然困于沉默中的斗士,内心的不甘和屈辱,就如在心田里扎根,发芽,成长的风华树,蜗居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,不肯死去。最后的结局不是爆发,就是灭亡;还有另一种结果么?也许可以逃亡?最终无处可逃!夜风擦肩而过,带动樟树叶簌簌作响,映衬着头顶上空那冷漠而又落寞的永恒国度……
时间会把一切篡改得面目全非。如同电影中的场景一样:风往北吹,再往北,路途泯灭,荒草丛生,火车老早改道而行;唯有荒野地里的柏油路,年复一年,载着他的过客和故事悠悠而去……
白天有喧嚣的浮华,对一切都不热衷,不在乎的人来说,晚上才是最令人惬意自在的时光。闭门独处,置身于黑暗中,享受夜的宁静,夜的幽香,夜的包容,整个世界仿佛都属于自己,一切无比写意和舒适。米勒传世的“忏悔录”在这方面到了极端。正如在《北回归线》中描述的那样:所以他是一个彻底的人生虚无主义者,天堂和地狱对他来说没什么不同,因为没有人真正在乎他……
六月,也将匆匆。极尽繁华之夜,只剩下安静。此时的音乐亦是耳边的风景,无心的人,听一遍或听一百遍都是一样。很久以前,听过一则关于无脚鸟的寓言,他们说有种人注定漂泊异乡,这是宿命。如果因离愁而动摇了意志,就会像流星般陨落,消失在黑暗中。听完之后,感觉到一种似是“独钓寒江雪”的寂寞 ,而非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的幽远……
两年后,别离,在前方;而我们,将在远方……
在寂静的声音里低语,歌未竟,东方白。
半个世纪以前,这部《毕业生》的主题曲,响彻彼岸。半个世纪后,流走的是岁月,沉淀的是心里哀歌般的清澈。这夜半歌声还是那样的清纯寂寞,恰似我们不断逝去的青春……
回首整个四月都是庸懒的。生活在平淡无奇中过去,不曾有不期而至的色彩。这年春天总好像暗藏居心不良的什么,在被埋进时间的淤泥之前,隔着一个重重变幻的落日沙丘。就像当年艾略特所吟唱的《荒原》:
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
荒地上长着丁香
把回忆和欲望掺合在一起
又让春雨催发那些迟钝的根芽
五月的风一如往昔从时空的远方吹来,徒留一地不能触摸,不能唤回的影子。而温馨梦境的残片宛若一缕河水渗进秋天的沙地,完全无迹可寻了。有时候,感觉昨天的事恍若去年那般遥远,而去年的事恍若昨天这般清晰,多想一步时,它们就像雾中风景一样模糊……
幽美的歌声来自迢递的远方,像流浪诗人在穿越流沙中如水的月光时,情不自禁发出的叹息;又仿佛印象派画中荒漠般水面上的《晚钟》,都曾吟哦着一阙悱恻酸楚的安魂哀曲。在每一个风和日丽,同样也是无所事事的周末午后,坐在阳台上,就这样听着音乐,迷迷糊糊闭上眼睛,任凭老黄历上的日子页页翻过;如此这般,好几个小时,好几天,好几个星期。如是,我二十二岁的季节就流逝过去……
春天的黄昏寂寥落暮时,梅雨时节便接踵而来,数日不开的霪雨,固然可以让在荒季被搁浅的船重获新生;但也使我们成了空旷麦田里贪婪的拾穗者,既得不到自己想要的,也得到了自己不想要的……
五年时光,这并非短得可以转眼忘掉的岁月。日复一日,悠长又苦闷的生活,总让人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。而这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,我们在此稍作停留,便会匆匆赶往另一个世界。曾听说睿智的人不问过去;豁达的人不问将来。他们都活在当下。人生并不是为了一个终点而来,而是由每天遇见的人,发生过的事组成的旅途风景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回忆里那些遗失的美好,并不能证明什么,它存在的时间越长,就越成为我们置疑的对象。而对于那些继续思考,苦苦硬撑却依然困于沉默中的斗士,内心的不甘和屈辱,就如在心田里扎根,发芽,成长的风华树,蜗居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,不肯死去。最后的结局不是爆发,就是灭亡;还有另一种结果么?也许可以逃亡?最终无处可逃!夜风擦肩而过,带动樟树叶簌簌作响,映衬着头顶上空那冷漠而又落寞的永恒国度……
时间会把一切篡改得面目全非。如同电影中的场景一样:风往北吹,再往北,路途泯灭,荒草丛生,火车老早改道而行;唯有荒野地里的柏油路,年复一年,载着他的过客和故事悠悠而去……
白天有喧嚣的浮华,对一切都不热衷,不在乎的人来说,晚上才是最令人惬意自在的时光。闭门独处,置身于黑暗中,享受夜的宁静,夜的幽香,夜的包容,整个世界仿佛都属于自己,一切无比写意和舒适。米勒传世的“忏悔录”在这方面到了极端。正如在《北回归线》中描述的那样:所以他是一个彻底的人生虚无主义者,天堂和地狱对他来说没什么不同,因为没有人真正在乎他……
六月,也将匆匆。极尽繁华之夜,只剩下安静。此时的音乐亦是耳边的风景,无心的人,听一遍或听一百遍都是一样。很久以前,听过一则关于无脚鸟的寓言,他们说有种人注定漂泊异乡,这是宿命。如果因离愁而动摇了意志,就会像流星般陨落,消失在黑暗中。听完之后,感觉到一种似是“独钓寒江雪”的寂寞 ,而非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的幽远……
两年后,别离,在前方;而我们,将在远方……
在寂静的声音里低语,歌未竟,东方白。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上一篇:花落,青春散场,花开, 更是一季繁华
下一篇:高中课前三分钟演讲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