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重读,准备回答朋友们屡屡提及的一个问题,那就是林黛玉初到贾府,为啥不进正门,进的是偏门?
第三回:“又往西行,不多远,照样也是三间大门,方是荣国府了。却不进正门,只进了西边角门。”
我觉得,其中的原由,大致有六点。
第一,古时达官富豪之家的大门一般只是在盛大的典礼活动时才用。
这是当时的一个约定俗成。就拿《红楼梦》来说吧。宁荣二府的大门,轻易是不会开启的,除非是盛大的家族性的活动。比如贾妃册封上朝接旨,比如贾妃省亲,比如秦可卿、贾敬出殡,比如贾府宗庙祭祀,比如宁荣二府有封号的夫人为老太妃出行守制,比如贾探春以国礼远嫁,比如贾母率众媳妇清虚观打醮等活动,一个是政治影响大,一个是活动规模大的,才会开启大门。
这些达官富豪之家的大门,更多的时候,是一种门第身份和高贵威严的象征,轻易是不能开启的。
第二,即使贾府的主子平时出入也是走的东西角门。
贾母也好,贾赦贾政贾珍,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王熙凤,贾宝玉贾琏贾蓉,这些主子,即便是平时进出府邸,也是走的偏门,而不会大张旗鼓的开启正门。
第三,林黛玉乃贾府至亲,三代之内的血亲,贾府视之为一家人也未为不可,这也是不见外的意思。很明显的例子,薛姨妈家举家搬迁进京,到的贾府,也没有走正门。
第四,反之,如果大张旗鼓的开启正门迎接,一是不合礼制,二是恐林黛玉承受不起。小说中贾母屡屡提及,不能太过于金贵了贾宝玉,冲了反而不好,会折阳寿,要随意些甚至卑贱些。这里也有这个意思。
第五,林黛玉还是未成年人,是贾府的孙辈,是小辈,贾府虽然重视和疼爱林黛玉,但老幼尊卑还是要讲的。林黛玉初见贾母,尚未行礼,贾母已经急不可耐的跑出来搂着哭,已经是相当大的不顾及礼节了,已经给足林黛玉面子了,这个以后我还会说到。
第六,林黛玉还是服丧守孝之人,凡事不宜铺张。
如此种种,都让贾府隆重远道接来、贾母疼爱无比的林黛玉初到贾府,不进正门,而进西边的角门,显得妥帖而恰当,并没有什么不妥。这也丝毫不代表贾府对林黛玉轻视和不待见。相反,我们看见了,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,其实堪比其母贾敏在贾府时的地位。
第三回:“又往西行,不多远,照样也是三间大门,方是荣国府了。却不进正门,只进了西边角门。”
我觉得,其中的原由,大致有六点。
第一,古时达官富豪之家的大门一般只是在盛大的典礼活动时才用。
这是当时的一个约定俗成。就拿《红楼梦》来说吧。宁荣二府的大门,轻易是不会开启的,除非是盛大的家族性的活动。比如贾妃册封上朝接旨,比如贾妃省亲,比如秦可卿、贾敬出殡,比如贾府宗庙祭祀,比如宁荣二府有封号的夫人为老太妃出行守制,比如贾探春以国礼远嫁,比如贾母率众媳妇清虚观打醮等活动,一个是政治影响大,一个是活动规模大的,才会开启大门。
这些达官富豪之家的大门,更多的时候,是一种门第身份和高贵威严的象征,轻易是不能开启的。
第二,即使贾府的主子平时出入也是走的东西角门。
贾母也好,贾赦贾政贾珍,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王熙凤,贾宝玉贾琏贾蓉,这些主子,即便是平时进出府邸,也是走的偏门,而不会大张旗鼓的开启正门。
第三,林黛玉乃贾府至亲,三代之内的血亲,贾府视之为一家人也未为不可,这也是不见外的意思。很明显的例子,薛姨妈家举家搬迁进京,到的贾府,也没有走正门。
第四,反之,如果大张旗鼓的开启正门迎接,一是不合礼制,二是恐林黛玉承受不起。小说中贾母屡屡提及,不能太过于金贵了贾宝玉,冲了反而不好,会折阳寿,要随意些甚至卑贱些。这里也有这个意思。
第五,林黛玉还是未成年人,是贾府的孙辈,是小辈,贾府虽然重视和疼爱林黛玉,但老幼尊卑还是要讲的。林黛玉初见贾母,尚未行礼,贾母已经急不可耐的跑出来搂着哭,已经是相当大的不顾及礼节了,已经给足林黛玉面子了,这个以后我还会说到。
第六,林黛玉还是服丧守孝之人,凡事不宜铺张。
如此种种,都让贾府隆重远道接来、贾母疼爱无比的林黛玉初到贾府,不进正门,而进西边的角门,显得妥帖而恰当,并没有什么不妥。这也丝毫不代表贾府对林黛玉轻视和不待见。相反,我们看见了,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,其实堪比其母贾敏在贾府时的地位。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上一篇:脂砚斋批语证明林黛玉早慧
下一篇:林黛玉进贾府为何不走东角门而走西角门?